阅读历史 |

分节阅读 392(1 / 2)

加入书签

视机厂积压了将近120万台彩电。

更严重的是,由于之前彩电销量连年上涨,以至于国家虽然严厉限制彩电生产线的重复引进,但各地扩建产能的冲动依旧很高。以彩电中最核心的配件——彩色显像管为例,除了东方集团在深海特区投产的生产基地之外,目前全国只有三家工厂能够生产。

分别是咸-阳彩管厂拥有350万只产能,沪海电子管厂拥有30万只产能,以及中日合资的福新电子管厂拥有30万只产能。这400万只产能,再加上东方集团旗下RCA公司获批的200万只在国内销售的彩管配额,以及围绕着RCA深海特区电视机产业基地,这两年陆续由其他企业投产的100万只彩管产能,全国也仅能供应700万只彩管而已。而就算以去年产量下调后的彩电产量计算,全年依旧需要进口200万只彩管,才能满足各家电视机厂的生产需求。

但是,根据东方商事公司收集到的资料,仅仅是今年上半年,就将先后有北-京松下和金陵华飞两家新的彩管厂正式投产,产能分别达到340万只和190万只。除此之外,今年下半年还将有设计产能达到170万只的沪海永新,以及由美国GE公司独资,产能达到150万只的麦克企业公司,和中法合资的产能达到150万只的粤东汤普逊这三家工厂先后投产。

也就是说国内的彩管产能在今年年底时,将会一下子增加1000万只。从明年开始,国内的彩管供应将陷入一个严重供过于求的周期。而与此同时,东方商事公司不久前也刚刚从北-京取得批文,今年在国内销售的彩管配额可以增加到300万只。

从去年开始,中国的对外交流陷入全面停滞,许多原本已经协商的差不多的外资项目,纷纷被外方以各种理由暂缓或者取消。出于规避政-治风险的考虑,东方集团提前在1988年,就已经开始有计划的在内地进行战略收缩。

等到去年时局动荡时,东方集团已经完成了战略调整,所以几乎没有受到多少冲击。当然,李轩并不是真的准备从内地撤资,毕竟中国将是未来三十年内,全球增速最快、最具成长潜力的市场。谁失去了中国市场,谁就失去了未来!

东方集团的动作更多的还是出于自保,要知道从去年开始,北京的政治气候就发生了微妙的改变,就连是否继续对外开放,都在中央高层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这种思想混乱的状况,无疑会严重干扰到东方集团这样的外资企业的日常经营。要知道国内的许多私企老板为了自保,去年纷纷主动把自己的工厂无偿捐给国家,为后来的企业产权明晰埋下了诸多隐患。

而李轩也非常清楚,这场党内保-守派与改革派的较量还要持续两年,一直等到1992年的又一个春天,那位老人在南海边写下壮丽诗篇后,一切才会尘埃落定。

当然,东方集团并不是说要等到九二年之后,才能反身继续回内地投资。正所谓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真正混乱的时期已经过去,国内的秩序早就恢复了正常。只不过投资者都是谨慎的,在北京的争论没有尘埃落定之前,大部分人都不敢贸然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去冒险。

这也造成了内地虽然依旧积极大声吆喝,但真正能吸引到的投资却远少于预期,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其中来自欧美和日本的资本,由于政府层面上对中国的政-治孤立,短期内看不到解冻的迹象。

不过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吸引外资的助力并不是来自西方的资本,而是来自港澳和东南亚的华侨资本。相比于对中国非常陌生的西方世界,同种同源没有文化隔阂的华人资本,显然更容易适应国内的投资环境。

这一次他们虽没有像西方资本那样撤退的那么坚决,但也普遍处在观望和犹豫状态。对内地方面来说,这股力量才是眼下最容易说服和争取的。但想要真正打开僵持的局面,这个时候却急需一个有影响力的带头大哥,出来做个榜样,才能安抚人心!

而最佳的选择无疑李轩这个顶着“世界首富”头衔的华人之光。他如果能站出来说一句看好内地未来的发展的话,比国内方面自己说一百句还管用。

所以从时间翻过八十年代,一脚跨入崭新九十年代的第一天——新年元旦开始,深海特区方面就派出了包括********、市长在内的强大游说团,轮番对东方集团和李轩进行攻关。

198-9年翻篇之后,对李轩来说,投资国内最大的一颗地雷已经被排掉了,接下来自然是大举扩张的时候。而内地方面既然自己送上门来,这么好的机会不宰一刀实在说不过去。

第594章

彩色显像管的国内销售配额增加100万只,只不过是这次与内地协商中的一个小成果而已。对东方集团来说,现在的中国还是一个属于培育初期的市场。相比于二十年后所爆发的巨大能量,现在的中国市场在东方集团的全球布局中,只能算是主菜之外的一份小甜点。

李轩庞大的人口红利还没开始转化为强大的消费能力,但中国人作为与犹太人一样,同属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之一,却能够为东方集团这个研究导向型的科技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要知道支撑硅谷崛起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华裔工程师,在九十年代之前,他们的主力是来自于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的华裔高学历留学生移民。而在九十年代之后,大量内地赴美留学生接过了接力棒,继续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美国IT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既然这样,东方集团为何不干脆自己在亚洲建立一个硅谷!国内早期赴美的留学生,学有所成后滞留未归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我们也不能简单的就说这些选择留在美国的人,都是天生后脑就有反骨,崇洋媚外的小人。许多时候激情和理想并不能当饭吃,这部分人的选择只不过更加功利和现实而已。

这个情况在台-湾同样发生过,在美国于六七十年代放开华人赴美限制之后,大量台湾高端人才选择赴美留学和工作,其中大部分人也都没有回来。但随着台湾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经济升级转型,以半导体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了台湾工业新的发动机之后,越来越多早期赴美的人才选择了回归,因为他们在家乡看到了与在美国同样的发展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