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节(2 / 2)

加入书签

等到王家兄弟带着赎金去把人带回来, 二老虽然还留着一口气, 但是出气多, 进气儿少, 还不等大夫来, 就知道自己快行不行了,开始仔细交代起了身后事。

他们的意思是要将家里的产业分成三分,他们三兄妹一人一份。

大房和二房的两对夫妻听了登时就不乐意了。

从前他们最担心的就是二老太过偏心王氏, 生怕王氏出嫁的时候要贴出去不少家产做陪嫁。后头二老提出让王氏招武爹入赘,他们几个更是急得几晚上没合眼。

还好二老的打算没能成事儿,王氏还什么嫁妆都没带就那么嫁了人,两房人都当这整个王家都是自己囊中之物了呢。

没成想兜了个大圈子,最后还得分三分之一给王氏这外嫁女!

可是二老那会儿眼看着就要气绝,他们也不敢不应,赌天发誓一定按着他们的吩咐办。

最后在二老一叠声的让哥俩好好照顾妹妹的嘱咐声中,大房和二房夫妇看着他们断了气。

因为当时事情发生的急,连大夫都没来得及请过来,更没来得及通知中长辈,所以见证二老遗嘱的便只有他们两对夫妻。

后来两家一合计,干脆把遗嘱的事儿给瞒了下来。

这才不等二老治丧完毕,他们就争着把家产分了,还心虚地把如期归家的王氏给轰走了。

邹氏还想到了一条计策,安排了一个术士去坝头村,给武青意批了一个天煞孤星、克亲的命数。俨然是要把二老身死归到他身上去,绝了王氏再回娘家的念头。

不过王氏也确实要强,自那之后就没和娘家来往了。

再后来,他们听说坝头村发大水,更以为再无后患,都让人准备去给王氏收尸了,却听人提起说王氏带着儿媳妇和小儿子回寒山镇来了。

因为这个,当时两房人都急坏了,于是不等王氏自己回来,赵氏和邹氏第二天一早就上赶着去想把她骗走。

偏那事儿让顾茵给搅和了,王氏还拿出了二老当年写给她的家书。

当时他们真的如临大敌,也幸好,那份家书写的早,当时只说北屋收拾出来留给她了,让她可以随时回来住。估计当时二老的意思是等她带着武青意回来了,再亲自和她说分家产的事情。

他们放下心来,只折出去小几十两银子。

等送走王氏,他们又让人打听了一番,知道王氏他们搬到了缁衣巷,在码头上讨生活,就也没放在心上——寒山镇虽小,却也分阶层。在王家人看来,那一片属于贱民,和自家是八竿子打不着了。

如今则不同,盖因为当时二老去世确实没有旁的见证人,但是他们去上香祈福的时候是约了远山县的故交一道去的,也是一起被劫的,很有可能和那家人说起过家里的事。

虽说二老过世后,他们兄弟两家没和那边来往了,但是如今王氏那儿媳妇借着文老太爷的名头,把生意做得那般大了,连不是镇子上的客人都有能耐招来,万一和那知情的故交遇上了……简直让人不敢深想!

正当几人一筹莫展之际,王大贵开口道:“当时我就说等她出了府去后,寻几个强人……他们孤儿寡母的自然难以应对,也就没有现在这困局了。无奈大哥心软,当时并不同意。”

王大富自知理亏,但还是拿出长兄的架子,道:“她从咱们家分到那几十两之后,就搬到缁衣巷关捕头隔壁了,什么人敢在那里放肆?让关捕头抓着,万一逼问出我们来,不知道要惹出多大的乱子!再说事到如今,说从前的事顶用吗?”

王大贵脸上泛起了一个讽刺的笑,前头他说雇人行凶,他这大哥不同意,现在知道怕了,又只敢雇几个地痞无赖去小打小闹。却不想想王氏和顾茵从前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死了也就死了。如今她们却是在文老太爷面前挂了号的,才是不能用强了!

这就是他大哥,没脑子也没胆子,优柔寡断难成大事。偏因为长子的身份,压了他一辈子,连分家的时候都拿走了更多的那部分。

眼下还得统一战线,王大贵收起那笑,正色道:“那如今我还有一个法子,就是不知道大哥同不同意了。”

说罢他便压低声音,把自己的计划说了一遍,又道:“这事儿我都打听好了,只要大哥同意,这两天就能着手去办。而且如您所说,那缁衣巷和码头都是关捕头罩着的地方,其他法子容易留下首尾,但是我这法子却是不会惹来麻烦的。总而言之,只要把小妹他们的生意搅黄,让他们在镇子上无法立足就是。”

前头寻流氓地痞去捣乱不成,此时王大富和赵氏是再想不出旁的主意了,半晌后,王大富道:“好,就照你说的办。”

王大贵又抬眼和邹氏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是精光微现。

…………

说回顾茵这里,当天收摊后,她就上午的事很不对劲。

要说偶然有一两个难伺候的客人还正常,但一上午出现五六个,这就很像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捣乱了。

她和王氏商量了一番,王氏还特地去和关捕头打了个招呼,拜托他巡逻的时候多留意一下自家摊子上的动向。

关捕头也答应下来,顺带着问起王氏道:“听说你们最近在给小野找师父?”

说到这事儿王氏就叹气——顾野这小子委实没有起错名,野得没边儿了。

之前是他和武安日常用绳子系在一起,他带着武安四处溜达,但好歹会顾忌他一些,天黑前知道要回家。

现在武安去文家上学,顾茵和王氏要做活,也不方便把他系在自己手上。

顾野每天跟着他们去码头她们出摊帮忙,一开始是顶替了武安帮着端碗擦桌子的活计。但后来买粥的客人越来越多,顾茵怕客人把他推搡了或者踩踏他,也怕得的满满当当的粥碗把他烫到,就让他自己去旁边玩。

这不玩不要紧,一玩起来这小崽子就像泥牛入海一般,眨眼的工夫就跑的没影儿了,不到快睡觉的时辰不知道归家。

等他晚上回家,顾茵和王氏都少不得都念叨他两句。

他笑眯眯地任她们说,也不犟嘴。等到她们说完,他还给顾茵倒茶,给王氏捋后背顺气儿,还知道自己把自己洗的干干净净的。

老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对着这样的他,谁能把心肠硬了去?

一个月的工夫,这小家伙又黑成炭头了。

加上顾茵给他新做的春衫也是耐脏的深色,一到夜里,他又跟从前似的,放轻手脚、隐在角落里的时候浑似隐身了一般,只要他不动、不出声,还真发现不了他。

家里后头又给他请过老大夫,老大夫说他比之前壮实了很多,多晒晒太阳活动活动对他也有好处。

这话一出更不得了,顾野每天撒欢撒得更厉害了。

他衣服每天都换,每天王氏给他洗衣服都能洗出泥浆来。可想而知有多淘吧!

老让孩子这么野着也不是个事儿,他现在只会日常对话里基本的短句,年龄也就四岁,身形才长开一些,但是看着也就三岁大,也不适合去读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